宝钢股份董事长陈德荣为什么辞去职务?

2024-05-06 00:23

1. 宝钢股份董事长陈德荣为什么辞去职务?

近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股份”)董事长陈德荣已辞去职务。


详细介绍: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消息,宝钢股份2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其中审议通过了意《关于调整董事会成员的议案》。
上述议案称,现任宝钢股份董事长陈德荣、董事刘安先生因工作需要,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公司董事职务以及在董事会中的其他职务,董事会提名邹继新、张锦刚、赵昌旭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张克华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全体董事一致通过本议案,并将本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此外,宝钢股份公告还提到,公司监事会近日收到公司监事会主席周竹平先生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另有安排,周竹平先生向监事会提出辞去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监事职务以及在第六届监事会中的其他职务。

据公开简历,出生于1961年3月的陈德荣是浙江永嘉人,1982年2月参加工作,1992年3月入党,武汉钢铁学院钢铁冶金研究生毕业。陈德荣曾任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转炉炼钢厂厂长,浙江冶金集团(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嘉兴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等职。2014年8月,陈德荣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集团”)总经理,并兼任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股份董事长。

公司里程:
宝钢股份2000年2月由宝钢集团独家创立,同年12月,宝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2016年9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武集团”)。同时,武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武钢股份(600005.SH)将整体纳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摘牌。
同年10月31日,新组建成立的宝武集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陈德荣获任宝武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其宝钢集团总经理职务自然免除。
今年2月8日,宝武集团发布消息称,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审核,决定在2017年2月14日对武钢股份股票予以终止上市。在公告武钢股份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对武钢股份股票予以摘牌,武钢股份股票终止上市。

宝钢股份董事长陈德荣为什么辞去职务?

2. 宝钢历史

 1.钢铁发展的历史  1.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最主要的,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2.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3.铁的历史由来及历史背景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中国是发现和掌握炼铁技术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中国河北省出土了一件商代铁刃青铜钺,表明中国劳动人民早在3300多年以前就认识了铁,熟悉了铁的锻造性能,识别了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把铁铸在铜兵器的刃部,加强铜的坚韧性。经科学鉴定,证明铁刃是用陨铁锻成的。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逐渐为铁的冶炼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体中也含有铁。另外,铁还常被用做姓氏等。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炼铁的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前1300~前1100年,冶铁术传入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欧洲的部分地区于前1000年左右也进入铁器时代。但当时冶炼的都是块炼铁,一直到中世纪末(1400年左右)欧洲发明水力鼓风炉以后,才出现冶炼生铁。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根据早期铁器的金相检验,中国的块炼铁和生铁可能是同时产生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战国冶铁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此时早期的块炼铁已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的新工艺。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鍒的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基本建立。
  在人工炼铁以前,世界上许多文化发达较早的民族,都有过偶尔利用陨铁制器的历史。在古埃及前王朝墓中,发现过陨铁管状小珠;第11王朝墓中,曾出土装以银柄的陨铁制护身符。在两河流域乌尔王墓也出土有陨铁碎片。美洲几个古文化中心都使用过陨铁制的箭头、小刀和工具。中国商代台西遗址和刘家河商墓中,也发现过刃部用陨铁锻制的铜钺。但陨铁是天体陨落的流星铁,与人工炼铁的性质根本不同。陨铁制器与人工炼铁的发明没有必然的联系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