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的可选模式有哪些,我国融资模式现状

2024-05-19 00:58

1. 融资的可选模式有哪些,我国融资模式现状

一、融资的可选模式 
欧美的制度是在市场的历史进程中自发地形成和发展,并由法规制度加以限定和完善的。而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制度都是战后在证券市场欠发达、交易机制不完善、整个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其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别于美国,具备中央控制的性质。
(一)目前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在线lendingclub类投融资交易网站,它们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向有需求的自然人或企业发放信用借款,对于投资者,这样做最大优势是投资门槛低、投资来源多元化,但也暴露了一定局限性:中国不成熟的信用体系,无法将坏账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台所承受的风险随客户增多而累积。
(二)爱投资选择了一个特定的群体“实体中小企业”,让平台投资者的资金只借给做实业的中小企业做经营用,原因有二:
1、这样的企业有厂房、货物、产品、原料、设备等实体存在,且要求企业用已有资产向合作的担保机构做足额反担保措施以换取全额担保,同时接受传统金融担保机构的线下考察跟踪,所以借款企业的违约成本比单纯凭信用的借贷者更高;
2、企业有销售流水,更容易去估算贷款偿还能力,依靠成熟的风控手段与严格审核流程把关,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二、我国融资模式现状
(一)针对我国证券行业和证券公司尚不成熟的特点。监管部门在融资融券推出之前,也开始加快对证券公司的规范工作。监管部门对证券业实行摸底和分类监管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很多风险券商已经逐步被淘汰。而与此同时行业风险正在逐步减小,《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开始征求意见,不仅将大大提升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而且将进一步加速行业整合的进程。通过风险控制要求的硬指标,将部分仍存在较大风险的券商挡在行业门外,将大大降低行业的整体风险水平。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第十四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包括了对券商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指标要求。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也可以看作是在为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作风控准备。
(二)不论怎样,我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难以直接采用市场化的融资融券模式,而应吸取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过渡性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模式,等时机成熟后再转为市场化模式。

融资的可选模式有哪些,我国融资模式现状

2. 为什么要融资以及融资的不同方式

工作期间带领团队成功的完成多个项目的投资和退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系列文章之一
  一般而言,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大都是技术研发型的,即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进行销售获得利润;也有一些是商业运作型的,即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平台或网络来产生收益。无论哪类企业,在初始资本金注入以后,后期的资金投入都将会是相对巨大的。
  首先,研发型企业在确立研发方向后,马上就会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研发支出和业务费用。除非公司股东实力雄厚,否则长时间的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类项目,会非常耗费资金。其次,研发技术在变成产品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现金支付来实现产品的生产和试验。此外,即使技术和产品已经成熟,完成生产和销售也需要更多的现金投入。对于商业服务类企业,且不说服务平台和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先期固定投资,吸引客户、提供服务、完成业务等等都需要后续现金投入。特别是在初创阶段,对市场营销的投入将会有非常大的现金消耗。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创始人都不具备雄厚的资金资源,因此向外寻求资金的注入,特别是机构投资人大额资金的注入,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融资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引进战略投资人,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科技型企业大多在初期是由拥有技术的科研人员联合相关业务合作伙伴所创立的,除非是已经有成功创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否则基本不会有机构投资人在初创阶段投资入股。而机构投资人能够带给企业的不仅会是强大的资金资源,更会在公司治理、行业整合、业务拓展等方面有全方位的支持。
  企业既然有融资的需求和必要,何时融资就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融资早了,可能所产生的效用并不会非常显著;融资晩了,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对公司正常的经营会有严重的威胁。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的估值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应该选择在能体现最大价值的状态下获得融资。正常情况下,对于企业资金的需求和使用情况是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测算出来的,而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都可以为公司提供每月甚至每周的现金流测算表。
  此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企业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内在业务发展的状况都会影响企业融资的成本。所谓成本在这里是指企业要出让多少股权来换取外界资金的进入。通常情况下,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提高,同行业领头企业融资成功,或者同行业上市企业表现优异等等,都会间接的提升企业的价值。而企业内部业务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产品的试制成功,甚至阶段性批文的获得等等都可以实质性提升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方应该未雨绸缪,审时度势,择机而动。
  在确定融资的必要和选定时机后,企业还需要选择融资的方式。目前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的融资渠道有政府专项补贴资金、国家级和地方科研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包括近期推出的各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以及风险投资(包括天使类基金)。
  对于政府专项补贴资金和各级科研专项基金,只要企业符合其产业条件和要求,建议企业积极争取。因为此类资金通常属于无偿划拨,因此会直接支持企业的现金流入,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对于银行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无论通过何种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其本质还是需要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提供全额或超额抵押,或者企业提供资产类权益抵押,操作层面都有一定的困难。而大部分的科技型创业人员本身都并不富裕,公司也没有过多的权益资产,因此对于初创期企业,特别是没有收入或者收入较少的企业,建议关注相关政策动向,在条件不具备时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无谓的努力。
  最后,对于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这类的专业投资人的引入,企业如果能很好地平衡股权结构和资金需求,将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也得到了专业的管理指导;另一方面投资人也获得了参与发展、分享回报的机会。同时,企业所在的行业也由于专业投资人的投入而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间接提升了企业和行业的形象和业务机会。
  总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状态,对资金的需求有着不同的诉求和价值。企业融资也不是简单的需要多少钱的问题。成功的企业都是懂得在何时用何种方式达到何种目的“聪明”企业。

3. 融资方式的融资方式选择

融资方式有哪些

融资方式的融资方式选择

4. 为什么要融资以及融资的不同方式

工作期间带领团队成功的完成多个项目的投资和退出。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系列文章之一
  一般而言,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大都是技术研发型的,即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进行销售获得利润;也有一些是商业运作型的,即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平台或网络来产生收益。无论哪类企业,在初始资本金注入以后,后期的资金投入都将会是相对巨大的。
  首先,研发型企业在确立研发方向后,马上就会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研发支出和业务费用。除非公司股东实力雄厚,否则长时间的研发,特别是高新技术类项目,会非常耗费资金。其次,研发技术在变成产品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现金支付来实现产品的生产和试验。此外,即使技术和产品已经成熟,完成生产和销售也需要更多的现金投入。对于商业服务类企业,且不说服务平台和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先期固定投资,吸引客户、提供服务、完成业务等等都需要后续现金投入。特别是在初创阶段,对市场营销的投入将会有非常大的现金消耗。而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创始人都不具备雄厚的资金资源,因此向外寻求资金的注入,特别是机构投资人大额资金的注入,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融资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引进战略投资人,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科技型企业大多在初期是由拥有技术的科研人员联合相关业务合作伙伴所创立的,除非是已经有成功创业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否则基本不会有机构投资人在初创阶段投资入股。而机构投资人能够带给企业的不仅会是强大的资金资源,更会在公司治理、行业整合、业务拓展等方面有全方位的支持。
  企业既然有融资的需求和必要,何时融资就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融资早了,可能所产生的效用并不会非常显著;融资晩了,资金链随时有断裂的危险,对公司正常的经营会有严重的威胁。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的估值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企业应该选择在能体现最大价值的状态下获得融资。正常情况下,对于企业资金的需求和使用情况是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测算出来的,而一般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都可以为公司提供每月甚至每周的现金流测算表。
  此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企业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内在业务发展的状况都会影响企业融资的成本。所谓成本在这里是指企业要出让多少股权来换取外界资金的进入。通常情况下,企业所处行业的景气程度提高,同行业领头企业融资成功,或者同行业上市企业表现优异等等,都会间接的提升企业的价值。而企业内部业务的发展,技术的突破,产品的试制成功,甚至阶段性批文的获得等等都可以实质性提升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方应该未雨绸缪,审时度势,择机而动。
  在确定融资的必要和选定时机后,企业还需要选择融资的方式。目前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通常的融资渠道有政府专项补贴资金、国家级和地方科研专项基金、银行贷款(包括近期推出的各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以及风险投资(包括天使类基金)。
  对于政府专项补贴资金和各级科研专项基金,只要企业符合其产业条件和要求,建议企业积极争取。因为此类资金通常属于无偿划拨,因此会直接支持企业的现金流入,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对于银行的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无论通过何种表现形式和运作方式,其本质还是需要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提供全额或超额抵押,或者企业提供资产类权益抵押,操作层面都有一定的困难。而大部分的科技型创业人员本身都并不富裕,公司也没有过多的权益资产,因此对于初创期企业,特别是没有收入或者收入较少的企业,建议关注相关政策动向,在条件不具备时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无谓的努力。
  最后,对于天使基金和风险投资这类的专业投资人的引入,企业如果能很好地平衡股权结构和资金需求,将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同时也得到了专业的管理指导;另一方面投资人也获得了参与发展、分享回报的机会。同时,企业所在的行业也由于专业投资人的投入而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间接提升了企业和行业的形象和业务机会。
  总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变化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状态,对资金的需求有着不同的诉求和价值。企业融资也不是简单的需要多少钱的问题。成功的企业都是懂得在何时用何种方式达到何种目的“聪明”企业。

5. ‘再融资’有几大特点

一是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
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极强的偏好。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惟一方式,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主要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以及融资额大小等因素,就目前而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我国股权结构比较特殊,不流通的法人股占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关于最优资金结构的融资原则。
二是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
从理论上说,投资需求与融资手段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只有投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的可能性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效果。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规定的上限进行再融资,而不是根据投资需求来测定融资额。上市公司把能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作为选择再融资方式及制订发行方案的重要目标,其融资金额往往超过实际资金需求,从而造成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其他一些问题。
三是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频繁,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研究,募集资金到位后不能按计划投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闲置,有些不得不变更募资投向。据统计,多数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期在半年、一年左右,不少企业于是将资金购买国债,或存于银行,或参与新股配售,有相当多的企业因为要进行再融资,才不得不将前次募集资金“突击”使用完毕。由于不能按计划完成募资投入,为寻求中短期回报,上市公司纷纷展开委托理财业务。如此往复,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反而造成了资金使用偏离融资目的和低效使用等问题。
四是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
无论是以前的轻现金分配现象,还是少部分公司所进行的大比例现金分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制订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一个既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管理层推出股利分配方案的随意性较强。股利政策制订没能结合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广大公众投资者也没能通过股利分配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

‘再融资’有几大特点

6. 新融资方式有哪些?

1.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三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2.股票筹资。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
3.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融资租赁有直接购买租赁、售出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此外,还有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租赁与加工装配相结合、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多种租赁形式。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式,提高了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速度,还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
5.海外融资。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企业在海外各主要资本市场上的债券、股票融资业务。
企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企业融资的速度和规模,无论你有多么领先的技术,多么广阔的市场。
融资可比作一个商品项目,交易的标的是项目,买方是投资者,卖方是融资者,融资的诀窍是设计双赢的结果。

7. 新型的融资方式 进入新的时代

1、PPP: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人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文对该模式的产生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2、网上银行业务初探:
 
 网上银行的特点及业务介绍 所谓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帐、网上支付、资金转帐、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
 
 3、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涵义和理论原理作了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在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住房贷款融资以及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面的可行性。

新型的融资方式 进入新的时代

8. 项目融资和传统融资方式相比

 项目融资和传统融资方式相比
                         项目融资和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哪些相关的特点?大家是否要关注呢?
         
          1.融资主体的排他性。 
         项目融资主要依赖项目自身未来现金流量及形成的资产,而不是依赖项目的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及项目自身以外的资产来安排融资。融资主体的排他性决定了债权人关注的是项目未来现金流量中可用于还款的有多少,其融资额度、成本结构等都与项目未来现金流量和资产价值密切相关。
          2. 追索权的有限性。 
         传统融资方式,如贷款,债权人在关注项目投资前景的同时,更关注项目借款人的资信及现实资产,追索权具有完全性;而项目融资方式如前所述,是就项目论项目,债权人除和签约方另有特别约定外,不能追索项目自身以外的任何形式的资产,也就是说项目融资完全依赖项目未来的经济强度。
          3.项目风险的分散性。 
         因融资主体的排他性、追索权的有限性,决定着作为项目签约各方对各种风险因素和收益的充分论证。确定各方参与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及合作的可能性,利用一切优势条件,设计出最有利的融资方案。
          4. 项目信用的多样性。 
         将多样化的信用支持分配到项目未来的各个风险点,从而规避和化解不确定项目风险。如要求项目“产品”的购买者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协议),原材料供应商以合理的价格供货等,以确保强有力的信用支持。
          5.项目融资程序的复杂性。 
         项目融资数额大、时限长、涉及面广,涵盖融资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运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的法律性文件也多,其融资程序比传统融资复杂。且前期费用占融资总额的比例与项目规模成反比,其融资利息也高于公司贷款。
          融资方式选择 
          1.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理论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时,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采用这种顺序选择融资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最小、使用灵活自主。以内部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2)负债比率尤其是高风险债务比率的提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
         (3)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一些公司将筹集的股权资金投向自身并不熟悉且投资收益率并不高的项目,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随意改变其招股说明书上的资金用途,并且并不能保证改变用途后的资金使用的获利能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较大提升的前景下,进行新的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每股收益,损害投资者利益。此外,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趋向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再融资的门槛会提高,再融资成本会增加。
         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是内部融资。这种融资顺序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杠杆作用弱化,助推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
          2.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1)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存货、人员等,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在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一般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2)考虑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为了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所需资金,企业自然应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
         (3)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债务融资方式因其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因此,可能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融资风险较大。而股权融资方式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因而融资风险小。企业若采用了债务筹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一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及每股收益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相继破产,就是与滥用财务杠杆、无视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有关。因此,企业务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程度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4)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总的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发展前景良好,就越有能力承担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正处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发展前景良好时期,债务筹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发展前景欠佳时期,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当然,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5)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进出行业也比较容易,且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时,则应考虑用股权融资,慎用债务融资。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进出行业也较困难,且企业的销售利润在未来几年能快速增长时,则可考虑增加负债比例,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6)考虑企业的控制权。中小企业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被明晰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中小企业融资目的,又要有序让渡所有权。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使控制权旁落他人,而债务筹资一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控制权的问题。
    ;